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丞相诸葛亮之子。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曹魏大将邓艾偷渡阴平,进入到蜀汉腹地。对此,诸葛瞻率领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市)。不过,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在击败诸葛瞻后,邓艾的大军得以兵临成都,促使蜀汉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
四
值得注意的是,在诸葛瞻战死沙场后,他的两个儿子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一方面,诸葛尚,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尚生年延熙七年(公元244年2月),卒年炎兴元年(公元263年11月),为诸葛亮之孙,诸葛瞻的长子。在公元263年的绵竹之战中,诸葛瞻被邓艾击败。对此,邓艾派人劝降诸葛瞻,表示:"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而这,让诸葛瞻大怒,于是其冲入战场,最终战死沙场。与此同时,就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也和父亲一起迎战邓艾。在这场战役中,诸葛尚表现的非常勇猛,曾两番冲锋陷阵,勇创敌军,还曾独自奋力杀退邓忠、师纂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