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推出18个新字,其中17个都被废除,为何这个字却深入人心?(2)

2022-09-06 13:40  360kuai

皇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士大夫认可服从了新皇的文化主张,等同于认可了新皇的地位。在此之前的皇帝们,每当改朝登基都会收集全国图书,统一文字(参考秦始皇),除旧布新。武则天很明白这一点,她的文学素养不差,这些事她做起来可谓驾轻就熟。

武则天煞费苦心,把统一文字活动进行了升级。需要说明的是,这跟武则天迷信文字力量也有很大关系,她觉得把字改了就能影响人的运势--所以王皇后的"王"被她改成了"蟒",萧淑妃的"萧"被她改成了"枭"。这批新创制的文字,就叫"则天文字"、"武后新字"。

武则天朝政繁忙,自然不会亲自做造字这么繁琐复杂、严谨考究的工作,她将这些全部交给了凤阁侍郎宗秦客等人。他们将字敲定后交给武则天御览,武则天满意了,就将新字公布于天下。推广新字活动分5次进行,从载初元年(公元689年)开始,到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结束。

据后世史学家考证,武则天一共推出了18个新字:照、天、地、日、月、月、星、君、臣、载、初、年、正、授、证、圣、国、人。参见表格可以发现,这些字形状与普通的繁体字有所区别,原因是造字者们在思考过程中,参考了篆文、籀文等比较高深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