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曾国藩湘军训练成军,水军、陆军,总计一万七千余人,浩浩荡荡开往湖南省会长沙,成为太平军劲敌。1864年,湘军“吉字营”攻破天京,忠王李秀成被俘虏,幼天王洪天贵福出逃,随后在江西被俘虏。攻克天京,湘军功不可没,曾国藩居功第一,号称“中兴名臣”之首。
天京陷落,并不意味着太平天国灭亡。此时,分散在大江南北的太平军还有数十万,给清朝带来很大压力。那么,天京陷落后,还有哪些太平军将领继续坚持抗清呢,他们结局如何?其实,坚持抗清的太平军将领很多,他们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却沉重打击清朝统治,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晚清军政格局。
陈得才,广西桂平人,金田起义元勋,受封为扶王千岁。1864年初,陈得才率二十万大军从关中南下增援天京,一路连战连捷,进入湖北境内。可惜,陈得才还没离开湖北,天京就已经陷落,幼天王出逃。天京陷落后,太平军士气低迷,陈得才与僧格林沁在霍山黑石渡决战失败,所部要么溃散,要么投降,陈得才服毒自杀身亡。
范汝增,广东惠阳人,十一岁参加金田起义,隶属“童子军”,因在宁波反击法军、英军有功,受封为首王千岁。1864年7月,天京陷落,范汝增渡江北上,汇合遵王赖文光,继续坚持抗清斗争。1867年12月,赖文光、范汝增聚集重兵,与淮军在山东寿光决战,因叛徒出卖,范汝增阵亡沙场。
赖文光,广东嘉应州(梅州)人,洪秀全妻子赖莲英堂弟,是太平天国“国舅爷”,受封为遵王千岁。1864年12月,陈得才惨败黑石渡,自杀身亡,赖文光血战突围而出,北上联合张宗禹“捻军”,继续抗清。1865年,赖文光、张宗禹在高楼寨设伏,斩杀八旗精锐七千余人,满蒙第一名将僧格林沁阵亡,晚清军政格局由此改变。1868年,赖文光在扬州战败,受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