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年,可范仲淹却提高了粮价,但灾民毫无怨言,这是为何?(4)

2022-11-17 07:20     360kuai

范仲淹我们大多熟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后来无数人的立身之语,他更是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态度主持了"庆历新政",虽然最终失败,但我们不难看出,他不仅是个老辣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经济思想便是"财政应该是量入为出,而不是量出为入,那么以此来看,地方政府的职能应该是发展经济而非加强税收。" 他在杭州一直秉承着这种经济理念来治理杭州,所以杭州底子打的好。

面对灾害,范仲淹除了传统的开仓放粮外,还实施了几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措施:

第一、大兴宴游。灾后他上疏自辩说:开仓放粮只够救济普通农民,那么从事贸易、工匠等人则也是毫无收入,官府不管的话,势必酿成流民,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他们有工可做,有商可行。而杭州风景优美,民众向来有外出游乐之习俗,只要引导此习俗成为风尚,从事商业、手工业的人也不会失业,就算大灾之年也会有一口饭吃,从而降低对官府的依赖。其实范仲淹此举正是所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济内循环",拉动内需,正是作为"常平仓"放粮救灾的一种补充。

第二、大兴土木。公共设施的修建一般由国家来完成,费时费力费钱,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而范仲淹在大灾之年号召饥民逐渐"常平仓"、官衙等,则是让百姓用劳动来换取口粮,可谓是一举两得,这也是记载较早的"以工代赈"的救灾实践。常话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一味的发钱发粮容易造成灾民对国家的依赖,这也是为何古代民间对赈灾活动不积极的原因所在。范仲淹此举打破常规,用粮食来换取劳动力,既存在一种契约精神,更存在着朴素的人本思想,可谓是难能可贵之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