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明明没有“南京”这个地名,为何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2)

2021-08-29 09:39  360kuai

实际上,"南京"在中国古代不能说是一个明确的地名,它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中国"南方的陪都"。北宋年间,宋、辽、金甚至西夏都有自己的"南京",宋朝的南京是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辽国的南京名叫析津府,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元朝没有南京,到了明朝则在一开始就把都城设置在了应天府,把现在的南京叫"京师"。朱元璋时期的直隶也不是后来的河北省一带,而是在应天府周围的一大片区域,包括江苏安徽和上海,这是朱元璋时期的直隶。后来明成祖迁都北京,北京一下子成了京师,但保留了应天府陪都的地位,所以在明朝应天府也叫"南京应天府"。

而在明朝时期,是中国和西方接触频繁的时代,南京应天府一带则是中国最富庶发达的地区,西方人来到中国之后,对"南京"有很深刻的印象,于是将应天府一直叫做"南京",并传入了西方各国。当时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说,"南京这座城市的秀丽和雄伟,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城市。"但应天府的陪都身份到了清朝被取消了,这里于是被改名叫了"江宁府"。但由于一直以来的习惯,西方人还是将这里叫做"南京城"。

江宁府正式改为南京,就要等到辛亥革命之后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定都江宁府,按照惯例将这里改为南京府,同时设立了南京特别市,这样才有了南京这个名字,直到现在。

鉴于当时的条约并没有什么正式名称,后来我们翻译的时候,就统一翻译成了《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