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裁撤湘军就不怕兔死狗烹吗?有此人在,朝廷不敢轻举妄动(2)

2023-03-01 15:59     360kuai

李鸿章很快就看清了洋人们的用意,异常佩服老师的眼力,此后处处秉承老师的旨意办事,事事请命、时时请命,有什么创举总拜求曾国藩为首,有什么大政总求老师主持,而且每个月还拿出四万两银子,源源不断地接济湘军。

更重要的是,当清廷每天催促李鸿章带装备着洋枪洋炮的淮军会同进攻金陵时,李鸿章找出各种理由,抗旨不出兵。他深知老师除承受外界的各种压力外,还为怎么把攻打金陵作为曾氏兄弟的大礼来个“晚场善收”。也就是说,曾氏兄弟拼命打下的金陵,自己决不能分功,更不能抢功。

因此,当曾国荃攻下金陵后,李鸿章到金陵拜见老师时,曾国藩率所有文武将帅,出城迎接,并说:我们兄弟的颜面,全靠少荃保全了。

曾国藩曾打算写一本《挺经》,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要坚守得住。攻陷天京后,曾氏兄弟受到了不少指责,早已成为一方诸侯的李鸿章坚决支持老师,并用“墨守《挺经》”四字相勉,表明《挺经》是对抗压力之宝,也表明李鸿章没有辜负老师的厚望。

由于曾、李连成一家,曾国藩的接班人找到了,而这个接班人手握重兵,清廷也无可奈何。曾国藩北上任直隶总督是,几乎没有一兵一卒,裁军做得十分干净利索。曾国藩何尝不清楚,淮军他尚能当半个家,而清廷一旦翻脸不认人,淮军及解散还乡的湘军,立即就会呼啸而起。

同样,李鸿章发迹后不忘老师栽培,甚至声望超过老师时,在重大问题上,如镇压捻军、办洋务等,仍与曾国藩坚决保持一致,曾国藩去世后,也一直如此。清末学者夏震武说:“李合肥(李鸿章)、南皮(张之洞)一生所为,其规模皆不出湘乡(曾国藩),数十年来朝野上下所施行,无一非湘乡之政术、学术也。”

曾国藩死后,李鸿章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足以说明了曾、李二人之间承上启下的关系,其上联说: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相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意思是,我把曾国藩作为我的老师侍奉了近三十年,柴草烧尽了,但火种传下来了,我作为你的大弟子,忝列其中。这自然是李鸿章谦虚的话。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