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记载不仅在《明史》中有记载,就连朱棣自吹自擂的《奉天靖难记》中也有大量的反记载。如"贼众飞矢如注。上乘马凡三易,三被创。"、"贼藏火器于地,俗所谓之一窠蜂、揣马丹者,发无不中,射人马皆穿,但耳边有声,如蜂鸣歘而过、"两阵矢交如雨,而集于上旗者如猬毛";如《明史》平安传中"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事后,朱棣曾问过火耳灰"前日之战,汝马不蹶,其杀我乎?",火耳灰回答"杀之"。还有另一段记载。朱棣攻打济南的时候,铁铉假意投降,朱棣中计,"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南军在战场上不仅没有留手不杀朱棣的举措,反而一切都以杀死朱棣为战役胜利的目标。因为,毕竟是朱棣举兵谋反,只要是杀死了朱棣,其他叛军就会作鸟兽散。所以,我们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朱棣的战马屡次中箭,这是南军要从肉体上消灭朱棣的证据之一;朱棣的大旗被射成了刺猬,因为主帅必在大旗之下,这是南军要从肉体上消灭朱棣的证据之二;平安挺槊几乎刺中朱棣,这是南军要从肉体上消灭朱棣的证据之三;火耳灰挺槊要刺杀朱棣,这是南军要从肉体上消灭朱棣的证据之四;铁铉要设伏用铁板压死朱棣,这是南军要从肉体上消灭朱棣的证据之五。举凡种种,建文帝手下的官员和将领们没有一丝要秉承着皇帝的意旨,留下朱棣一命的意思,这还能说建文帝"毋使负杀叔父名"的用心是善良的吗?用心险恶并且惺惺作态还差不多!
朱棣屡次成功的从必死之境中逃脱的原因,可能成功者都具有好运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