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镇割据根本原因:唐代宗为首的中央与地方节度使的心有灵犀(2)

2021-08-24 06:20     360kuai

德宗建中二年(781),李宝臣去世,其子李惟岳未得朝廷任命,擅袭节度使,德宗派军队进剿,但随着战事的进行,河北各藩镇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转而联合对抗朝廷军队,并激发了泾师之变,导致德宗被迫出逃,辗转于奉天、梁州。直到德宗以诏书的方式公开承认河北藩镇世袭的合法性,并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才重新赢得多数藩镇的支持,扭转了不利局面,最终重返长安。

一旦我们考虑到因削藩战争引发的建中之乱几乎导致唐朝的灭亡,就能够了解兴元元年(784)朝廷与河北藩镇达成和解一事,对于唐朝政权的稳固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朝廷的最高权威至少在名义上获得了河北藩镇的承认,而作为交换,河北藩镇自治和世袭的原则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如果我们抛开传统的道德评价,站在一个中立的位置来看待朝廷和藩镇之争,就可以认识到,兴元元年的和平协议对双方来说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在朝廷方面,经过代宗和德宗的多次努力,已经认识到以现有实力尚不足以彻底消灭藩镇势力,在这种情况下,与藩镇达成和议显然是符合现状的选择。此外,在达成内部和平之后,朝廷方能腾出手来,把用于平叛的武力转移到西北边境抵抗吐蕃的入侵。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