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对魏忠贤知己知彼故能轻松将其除掉,但其并未能除尽阉党(2)

2021-08-23 09:40  360kuai

所以如此,实自有故,这是由于明代自废去宰相制后,建立起来的是个政由六部,军隶五军都督府的,事权分散,彼此相互牵制的政治机构,一切大权统由皇帝一人来掌握。但因结构松散,牵制太多,即是公认其有调动一切的权力的皇帝,在明代中期以后,遇着大事,调动起来也还很见吃力。

其他的人,若想一时之间便能把所有事权都能掌握在手,调动自如,就更难了。明代的大珰虽有很多,但都只能弄权于一时,并且没有一个能具有废帝、立帝全可由己的威势,主要的原因便在这里。

在天启年间,朱由检一直住在官里,对于官中之事,耳闻目睹,知之甚悉,特别对于魏忠贤的诸般罪恶,更是全很清楚。他出居信邸为时虽短,但也接触到了一些外间的情况,也了解到了,魏忠贤的党羽虽多,声势虽大,但因他作恶多端,民怨很大,又成了他的极端虚弱之处。有了这些经历和认识,朱由检对于魏忠贤已处在知己知彼的有利地位,所以在他即位为帝以后,可以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便斗倒了魏忠贤及其同伙。

朱由检面对着魏忠贤及其党羽,在行动上非常审慎,他最初先是用不露声色,静以观变的办法,来静观他们那一伙人的变化,只在他们显出些不稳定的状态时,才微示以声色,以增重那些人们的不安。这种"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势态,让那些猜疑不定的人更显得动摇,终于使他们之中的杨维垣最先试着以奏论崔呈秀,来探探路子。

他们想看看,朱由检在这件事情上有些什么反应。朱由检倒没有什么反应,依然是静观不动,在廷臣间,却激起了不小的波涛。这些年论奏魏忠贤的人,一直都是被用力压住的,杨维垣的试探正触动了他们。于是劾奏魏忠贤的疏文,一时又纷纷递上来了。在这些疏文中,尤以贡士钱嘉征的一文,说得最为详尽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