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诗人都赞扬李广,而不是战绩更突出的卫青霍去病,为什么?(2)

2024-07-01 06:02  360kuai

虽然最终没有得到军事上的帮助,但是仍然得到了西域诸国的态度,那就是:你们打他我们是不会管的。而想要针对匈奴,想要真正的使自己的边境不被侵犯,那么汉的选择就是必须控制河西地区,因为一旦控制了这个地区之后,匈奴就会失去了两头作战的能力。也就失去了来去自如的运动能力。之后匈奴一旦想要对汉进行劫掠,就必须要受制于河西地区军队的牵制,因为这个时候主动权就在汉的手中而不是以前掌握河西地区的匈奴。奠定了卫一生之名的这次战争的重点,就是汉与匈奴最终谁能获得河西地区的控制权。而之后也正是汉控制了这块区域,导致了匈奴只能退回更加荒凉的漠北,匈奴部族的力量越来越弱,以至于到了最后不能跟中原地区的汉进行战斗。所以虽然匈奴是在很久之后才被彻底消灭的,但是奠定了稳定胜利基础的人,其实是武帝与他的卫将军!

而很多文人在这一方面虽然抓不住卫的黑点,所以只能骂武帝用人唯亲。但是我们回头看一看他第一次出征的时候。实际上是和其他有功的老将同时出征的,而兵马数量也是完全相等的。但是这些个功臣老将损失了大部分的人马无功而返,只有卫获得了战果斩了数百人!虽说这人数不多,但是对于汉来说这完全是精神上的胜利,因为主动出击汉从来没有赢过匈奴。即便是在这种对比明显的情况下,武帝也没有把军队的指挥权完全给卫。但是后来的战斗仍然是这样的,那些功臣老将并没有获得战斗的胜利而卫又占了数千首级!就算后来的文人老是看不上卫但也只能承认他一生之中并无败绩。

之后我们再看看霍去病,他的功劳简直都不用说。初次带兵800人就深入敌后斩首2000余。这功劳完全比他舅舅大多了,他舅舅时常带着一两万人出征斩几百上千级,最多也就是1万。他只带800人出征便斩2000。霍可以说是把没有马蹬的骑兵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作战方式完全脱离了后勤补给,直接深入敌后以强击弱,在当地获取补给。完全把战争打活了!但是包括我们的司马迁老先生在内,大部分文人的看法是因为他的兵马强壮,而且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