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太监权势最受宠的王朝,也是太监权势最大的王朝,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组建内阁之后,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为了压制和监督文武百官,洪武年间设立了太监衙门,到了洪武末期,司礼监成为了二十四监之首。司礼监是明朝内庭中二十四监中专门掌管太监的机构,下设掌印太监,秉笔太监,随堂太监和提督太监,其中权势最大的当属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了,那么到底是谁权势更大呢?
首先提督太监继承以前的司礼监一切宫廷礼仪,等于说提督太监掌管内廷事务,不参与朝廷公务,所以提督太监虽然位高权重,但本身职能无法参政,只活动于内廷,与后来擅权的掌印太监、秉笔太监是不同路的。东厂胡同,得名于明朝的东厂,由朱棣设立,一般由宦官二号人物秉笔太监统领,当年的东厂在此办公,挨着皇城,太监们跑着就能进宫。明朝皇帝处理政务的大致程序是,各地奏折递上来后,先由内阁大臣们看一遍,用小纸条写上初步的意见,贴在奏折上,称为"票拟",再递给皇帝审阅,用朱笔进行批阅,称为"批红",最后交给太监盖印下发,这就处理完了,但是从宣宗开始,皇帝们越来越懒,很多时候批红都由太监完成的,后来皇帝连奏章看都不看,完全推给太监来办,而这里批红的太监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最后盖大印下发的太监就是掌印太监
司礼监(官署名)--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物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明朝初年太监识字是被禁止的,后来明宣宗设置了太监学堂鼓励太监识字,于是皇帝口述命令,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撰拟诏谕并由六部校对颁发,其实是为了让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的权力。自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司礼监遂专掌机密,批阅章奏--实权在内阁首辅之上。
通常来讲,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权力最大的,秉笔太监其次。但凡事都有例外,隆裕年间的冯保就是秉笔太监,而高拱却弄了个资历比冯保浅的孟冲做掌印太监,结果冯保根本就不尿他。最终联合张居正一起干翻了高拱和孟冲。所以,还得看谁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