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士不受魏文侯笼络,魏文侯对他恭恭敬敬;一旦贤士接受了爵禄,进入魏国朝廷,魏文侯的态度就大为改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招揽人才,不过是项交易:人才接受爵禄以后,无论他贡献再大,在管理者眼中都是投资应有的回报。正因如此,管理者对人才的尊重程度也就大大下降。人才,无论是谁、地位多高、贡献多大,接受了爵禄就相当于卖身给魏国,听从国君使唤都是理所应当之事。魏文侯怠慢翟璜,魏武侯怀疑吴起,魏惠王无视商鞅和孙膑,根源上都秉持这样的观念。
但实际上,如此对待人才的态度就是"叶公好龙":对不受笼络的贤人毕恭毕敬,却倨傲对待手下卿相,怎么可能让大臣心服口服?
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的最顶端是尊重和自我实现。高端人才,往往低层次需要都已得到满足,渴望达成更高层次的需要。而人的高层次需要,光是高薪厚禄已不足以满足,还需管理者对人才有足够的尊重和充分的信任。只有这样,人才才能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没有管理层的尊重和信任,人才就是在带着镣铐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