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君唐太宗晚年是否真的贤明呢?

2021-09-29 15:59     360kuai

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自然只是一个贵公子,不可能受到任何准备将来作帝王的特殊教育。他受的只是当时门阀贵族典型的儒家教育,这在他后来作皇帝时充分表现出来。李世民深通经、史,而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法鉴赏家。和他的兄弟们一样,李世民很年轻的时候就接受了第一次战争考验。当他还只是十几岁时的少年时,就随父亲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人的入侵。

太宗在位初期,一直表现出对民众的同情和对朝臣意见的尊重。他为缺乏治国的才能而经常表示担忧并声明由于他早年从事军旅,没有受过做帝王的教育,恐怕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太宗在群臣面前采取谦恭下士的态度,渴望学习,尽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坦率的批评。太宗倾注于治国的精力是惊人的,并且要求群臣也和他一样。太宗下令宰相们轮流在中书、门下省值宿,以便能不分昼夜地随时召对。当谏书多起来时,太宗就把它们粘在寝室墙上,以便能对它们审查和思考,直到深夜仍不知疲倦。

太宗谨遵儒家的教导,使士大夫参与国事并有权有责,而且事实证明,他对文人的谏诤和压力非常敏感而负责。他虚心征求群臣和顾问的坦率批评,并诚心诚意地利用他们的批评改善政务。即位不久,太宗就令谏官参加门下和中书两省大臣们的国事讨论,以便有失误时可及时纠正,还让所有的官员都来议论政事而不必畏惧,并使他们能更方便地直接向皇帝提出建议和请求。

太宗不只对群臣有上述的要求,而且还和他们建立了密切的个人关系,这就是让他们觉得,在制定政策和处理国事方面,他们是起了重要作用的。我们看到太宗在传统史书中的形象常常被理想化,这不仅是由于他自己力图影响历史的记载,而且还由于史官们也受到作为士大夫所应有的责任感的影响,他们当然会把一个如此关心他们本阶级而且行为近乎儒家思想的皇帝偶像化。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