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干的事,绝对是"害在当代,利于千秋"的,坚决执行依法治国,创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将分裂近五百年的炎黄子孙、华夏民族重新凝聚在一起,放置在同一国度下生活。嬴政特别重视军功,提拔大臣必须要有功劳,没有功绩在身,无论出身多显贵都难以登上高位,颇有论才德不论出身的意味。不再进行分封制,而是大力推行郡县制,有一大重要因素是因为:终秦国数百年国祚,只有叛变的分封宗室,没有叛变的郡县长官。这样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分封还是郡县?贵族世袭制在此时被打破。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实践"郡国并行制",是因为他老刘家泥腿子出身,除了打天下的枪杆子,对地方的掌控力根本没多少,天下人也不太、尊敬信服他刘邦和刘家。嬴政虽然焚书坑儒,却将大量史书典籍藏在官库(被项羽付之一炬),还让天下学派和人才涌入咸阳。秦始皇而且不是只重法家的治国,黄老道家、阴阳家、儒家等等学派他均有采纳,施以治国。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等,这些哪个不是功在千秋万代的,哪个不是嬴政冒着极大的阻力进行。嬴政还有一大"恶事",便是建造阿房宫,问题是阿房宫存在不存在都是个未知数,史书没有记载,只有唐代诗人杜牧提及,才让后世大多数人相信。据现代考古研究表明,阿房宫最多修筑一点,直到秦朝灭亡也没修筑完一半。
一味的口诛笔伐嬴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理智的、客观的去了解嬴政,了解那段历史,不该人云亦云地去认为。历史从来不是含情脉脉的,向来是冷酷残忍,让我们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