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清政府体验一定是最深的,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打开了中国国门,由此开始西方列强纷纷展开了对我国的侵略。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之后,晚清政府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此展开。
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清政府开始创办新式军工产业,培养新式海陆军。而为了弥补自身海军军事实力的不足,李鸿章则把洋务运动的重点放在了北洋舰队身上。
光绪元年,李鸿章开始着手筹办北洋水师,并且通过赫德在英国购置了四艘蚊船,四艘船抵挡天津之后,李鸿章亲自为其命名为镇东,镇西,镇南,镇北。1880年至1881年期间,李鸿章又分别向德国订购了"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而在北洋水师建设上,清政府更是每年拨出了400万两白银给予建设,看的出清政府对于这支海军的重视程度。
在准备好一切之后,李鸿章开始着手选择北洋水师的海军基地,在几番考量之后,李鸿章选定了易守难攻的威海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