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玳鸽CEO方玉书:别给币圈带偏了,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实体经济?(5)

2021-07-13 16:00     观察者网

方玉书表示,如果用人的身体作为比喻,那么区块链就好比神经网络。它提供的是各个部分之间的链接,用智能合约判断着每一个动作的可与否。“其实区块链本身,在技术上它没有突破性创新,智能合约也好、密码学也罢,都是很早之前就存在的技术。在现在,它们重新构建为区块链这个整体,来解决信任问题,去产生社会经济价值。”

目前在国内,区块链的产业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其一大特点是技术与产业特性深度契合。比如金融行业需要账本可信,那么分布式存储和“不可篡改”特性就会大放异彩;人们关心农产品的品质安全,那么这里就是区块链技术“可溯源性”特质发光的舞台;在法律取证、公证等领域,区块链也提供着“可信数据”的服务……“这样来看,在纯技术领域,区块链本身很少有突破性的技术蜕变和理论突破,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专注于它具体的商业落地。”

区块链的产业应用,最受益的是实力较为薄弱的中小微企业。

我们可以借助供应链概念来理解这个问题。如果一家大型企业是行业巨无霸,乃至于完全自产、自销、自足,有货源、有市场、有资本,那么就它不需要别人(产业合作伙伴)接入自己的系统。不和他者发生交互,这意味着既不会被人骗,也不需要去骗别人。在这样一个“闭环”的环境中,企业的管理和财务都握在自己手里,上一代技术就可以解决产业内部的信任问题。

但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它们参与的供应链是一环扣一环的。对于这根“链条”上的其他人而言,这家企业交出去的账本就有极大的意义。链条越长,它所产生的信任成本就越高。比如在一家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大家各自有一套系统,业务合作怎么展开?双边的系统和客户群是不可能完全对接的,那么这个时候区块链就站出来,提供一个数据流通的空间,在存留数据的前提下共享数据的使用权,并保障其可信度。

这样的道理在各个产业的中小企业身上同样适用,大家都有数据,区块链技术让数据被共享、互信和互认。“先有数据,再产生价值。”

数据安全:区块链带来新回答

区块链的应用基础是多中心的分布式存储。背后意义,不妨从存储本身来解读。

方玉书认为,人类的储存技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企业自身搭建服务器储存数据、文件;第二个阶段,通过云服务,“某某云”成为企业数据的集中保管方、运营维护方和安全防护方,企业以租赁的形式付费并享受服务。问题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怎么保障?这背后就取决于云服务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品牌信誉。

这不意味着这种模式是完美的。其一,大型机构比如银行系统,就不敢选择这样的“公有云”去存放数据。银行要么做私有化部署,要么选择政府认可的金融云平台,这是用整个行业以及政府的信用来背书;其二,对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人而言,“公有云”有没有泄露数据的可能?事实上,近年来曝光的一些新闻,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