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则认为李泰十分强势,且年龄较长,而李治年龄小,性格柔弱,易于掌控。他试图在日后掌握朝政大权,这就是长孙无忌拥立李治的深层动机。
而李勣呢,李治在六岁时治就被授予并州大都督一职,而负责代替李治行使职权的人就是李勣。他当时的职务是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以严格说来,李勣算得上是晋王李治的"故吏"。他在并州取得的政绩,既是他自己的,也可以算是李治的,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二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所以在这场储位之争中,李勣站在了晋王这边的。后来这位李勣还在武昭仪立后的时期上帮助了李治,当然这是后话了。
长孙无忌是元勋老臣的代表,禇遂良是政治新秀的代表,而李勣则是军方人物的代表。所以李世民最终选择李治也就可以理解了。这样意味着,李泰背后的政治势力必然要打击,而打击李泰一个人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李世民最终选择了这些老战友,其实也是为了实现贞观之治的路线能够执行下去,这是李世民主动选择的一种政治走向,也是他被迫接受的一种既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