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册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同时大赦天下。并对宰执大臣们公开表态:
"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资治通鉴》
这段话,基本就把为何立李治为放弃李承乾和李泰的表面原因说明了。
我们可以从头至尾将这件事分析一下。
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册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同时大赦天下。并对宰执大臣们公开表态:
"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资治通鉴》
这段话,基本就把为何立李治为放弃李承乾和李泰的表面原因说明了。
我们可以从头至尾将这件事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