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个新对手的发展逻辑有两点调整,第一,这个新对手并不追求“永久性”优势这类虚无缥缈的目标,在他们的逻辑当中,“强敌”是永远不会比自己落后的——至少不会落后太多……
在这个美国对手眼中的美军,那就得是这样……
即使现实中的美军已经成了这样……
这也情有可原,毕竟这个新对手有着因为技术上落后而从天朝上国被打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惨痛历史嘛。
所以,这个新对手的逻辑中不会出现“近距离作战”退出“决战”阶段的概念存在,即使是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再怎么进步,面对强敌仍然必须准备拼到用刺刀决胜的阶段。
第二,这个新对手的发展重点牢牢钉在远程精确打击和网络化上,这很容易理解,既然这是未来的方向,那么自然就应该优先发展增量,而不是先考虑怎么“去存量”,这是任何一个销售经理都会告诉你的道理。
十年后的今天,太平洋两岸盘点自己过去十年基于类似的对新军事变革方向认识而做出的变革时,谁更胜一筹,其实已经没有争议了。问题只在于未来十年,美国能否走出这场虽然以拉姆斯菲尔德的名字命名,却完全不是按照当初老拉设想进行的军改的泥潭,而美国的对手又如何进一步加强已有的优势,并进一步弥补自己的短板的问题了。
那么从本周外媒对中国军力发展情况的报道,以及美军最新的动向,我们可以说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