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四十万大军,而蜀汉不足十万,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2)

2024-08-07 16:02  360kuai

而出祁山稳是稳,即使打赢了,魏军还是有回旋的余地,蜀汉打输了大军也可以从容撤退,打成对对胡的概率比较高。出祁山,双方都有余地。而穿越了子午谷,双方只有决一死战,司马懿没有别的选择,投降诸葛亮,就空负了一生韬略。诸葛亮真出了子午谷,魏国真就是大险,夺了长安,控制陇右,蜀汉就该迁都长安,然后东进洛阳,历史就要改写了。用历史上的败战来讨论诸葛亮出子午谷必不能成功,显然不正确。战场瞬息万变,谁能洞悉先机,掌握主动,谁也才能赢得胜利。

只可惜第一次北伐后曹魏就加强了陇西地区的防备,诸葛亮后面的几次出征更多的都是在平衡内部矛盾。到了姜维时期,曹魏一个地方军团的兵力都超过蜀汉的出动兵力了。历史上真正穷兵黩武的是姜维,诸葛亮是战略家,他即便北伐,也不会犯这种伤敌又伤已的错,诸葛亮五伐,姜维九伐中原,从次数上看就知道谁穷兵黩武了。而且,蜀地最出名的不是粮食,而是蜀锦,用蜀锦换粮食,可以弥补自己粮食不足的缺点,也可以减少百姓交粮的压力。

诸葛亮留给魏延的军令过于模糊,让他想打就打,不想打就掩护大军撤退。军令只是让费祎传达,造成魏延的疑心,再说当时断后最合适的是姜维,诸葛亮明知魏延和杨仪有毛病,还让杨仪领兵符,这就是故意让他俩闹起来。二三次北伐属于联合军事行动,基本算是半防守反击。结果一伐失街亭,四伐被后方打乱,五伐中途身死。诸葛亮实在是命不好,一伐五伐都是特别有希望的。

论政治能力,诸葛亮确实无人能比,论战略眼光,可以和曹操鲁肃齐名,论治国安民能力,辛亥革命之前第一人,这是诸葛亮的一百分的能力。论治军,军队团结一致,斗志昂扬,跟司马懿,周瑜,徐晃,乐进等旗鼓相当,仅次于关羽,张辽,陆逊,曹操。九十分没问题。论用兵,六十分,多谋少决,并不会随机应变。论用人,五十分,魏延和马谡的死都和他用人不当有直接的关系。诸葛亮已经算很完美了,三国时期无人匹敌,只有前期的曹操可以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