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在袁绍的手下,还有很大一片对汉室没有死心的人。像郭图、淳于琼这样认为汉室不可复兴的人还是占极少数。以沮授为首的一大批人员,还抱着正统的思想观念。直到官渡之战前,袁绍的手下耿包向他写密信请求他自立,还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我们可想而知,如果袁绍将汉献帝奉迎到自己的领地,在这些抱着正统思想的部下拥戴下,袁绍反而会有失去权力的可能。基于这种可能,袁绍也不敢去冒这个险。
因此,袁绍决定不去理会汉献帝朝廷的死活,让它自生自灭。如果汉献帝由于没有物资来源,自己灭更是符合袁绍的心意。于是袁绍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扩张自己势力的战争中去。不过,出乎袁绍的意料之外,他没有想到曹操会抢先一步,将汉献帝奉迎到自己的领地。这样一来,汉献帝的朝廷不但没有自生自灭,反而成了曹操最大的政治资本。
曹操先是控制了汉献帝朝廷的军政大权,然后用朝廷的名义号令群雄。当袁绍接到汉献帝封自己为太尉的旨意时,在感到后悔的同时也感到气愤。为了不惹怒袁绍,曹操赶快把自己担任的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在平息了袁绍的怒火后,曹操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削平周围的割据势力,为将来的官渡之战的胜利创造条件。
所以说,袁绍不奉迎汉献帝的根本原因,是他过于自大,早已有了不臣之心。他自以为自己的实力强大,不屑于像曹操那样去借助朝廷大义的名分。而且,袁绍也希望汉室朝廷早日灭亡,以为自己代汉为帝创造条件。所以,他没有理睬奉迎汉献帝的建议。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够看出,曹操的政治水平要远高于袁绍。后来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失败,也是双方在各方面较量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