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即使安禄山不起兵反叛,也会有别的人叛乱,果真如此吗?(2)

2021-06-23 06:00     360kuai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节度使是如何逐步掌握军权、财权和行政权的。

1、军权。自唐太宗去世之后,随着国势的稳定,唐朝对外开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唐朝开始在容易遭受攻击的北方和西北边境,尤其是陇右、河东和东北一带构筑防御工事、驻扎军队,并从景云年间开始将节度使任职长期化、职权辖区化、镇所固定化、官衔正式化。然而,唐王朝依靠地方指挥的军事小镇,面对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族疲于应付。于是在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唐朝开始恢复都督府,并在边境设置大集团军队,到开元十年(722年)时,边疆军队已经多达六十多万,而节度使便是这些大军团的统帅。同时,随着府兵制的崩溃,各镇节度使开始逐步推行募兵制,由于节度使掌握着士兵的生杀、赏罚、升降等权利,节度使开始逐渐掌握藩镇兵权。

2、财权。藩镇最初的财政供应,还主要依靠朝廷提供,但随着边境的驻军越来越多,朝廷已经很难满足供应。于是,朝廷不得不对后勤供应制度进行改革,于仪凤二年(677)开始逐步推行屯田制,即由各地驻军开垦农田,一定程度实现自给自足。初时,军屯产出的粮食还必须由朝廷统一支配,但由于这种制度使得各地将领往往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防区内军队的后勤供应,影响了他们调动、指挥军队的权威,削弱了唐军的战斗力。于是,朝廷又不得不将防区的财政权逐渐转移给了各地驻军将领。后来,朝廷甚至将防区内的食盐资源也交给了地方军队。如此一来,边境军队的确实现了自给自足,但各地节度使却也将财政大权牢牢抓在了手中。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