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陶川表示,5月工业增长值环比增速不低,不过成本冲击开始导致上下游出现分化,比较明显的是下游的汽车和纺织业,后者出现了同比负增长。
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孙永乐认为,经济后续增长的核心矛盾仍在大宗商品上,上游价格如继续维持高位,中下游企业利润自然会继续承压,也会对居民就业以及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企业投资扩产的意愿也会比较弱。后续可以关注政策对大宗商品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恢复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
统计局称,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稳定恢复,同比增长15.4%;以2019年1-5月份为基期,两年平均增速为4.2%,比1-4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5月份环比增长0.17%。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指出,三大领域投资增势向好,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转正,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稳步恢复,民生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社会领域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加快,投资增长动力增强,先行指标继续向好。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转正、全部商品类别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均正增长,为本月改善较明显的领域。制造业投资的改善与外需旺盛有关。
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加快恢复和部分新兴经济体疫情反复导致生产回归国内影响,我国出口金额保持了较快增长,带动制造业改善,企业资本开支意愿回升,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支撑。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制造业投资缓步回升、结构明显分化,原材料涨价对部分中下游行业的"挤出效应"有所显现。5月运输设备、汽车、纺织、电气机械等行业投资增速回落,或与原材料成本上升较快、需求偏弱下,利润挤压、投资意愿下降等有关。
5月份消费市场恢复态势较好,但民众消费心理仍较谨慎
数据并显示,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主要受同期基数变动因素影响,增速比4月份回落5.3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总额增长9.3%,增速比4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0.81%,增速比上月加快0.56个百分点。
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7%;两年平均增长4.3%,比1-4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申俊利指出,5月份,在节假日消费以及消费促进月活动等因素带动下,市场销售保持较好恢复态势,呈现商品零售平稳增长、服务消费明显复苏、线上消费较快增长、线下消费继续改善的特征。
王青认为,伴随疫情对国内消费场景的限制基本解除,商品消费进入一个稳定修复过程;但与工业生产、投资等相比,当前商品消费修复仍明显偏缓,显示民众消费心理较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