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库券价格上涨,套利空间越来越小,"杨百万"转而寻找其他投资机会。1989年,"杨百万"在电视上看到银行利率下降。他认为,这是国家在鼓励居民多消费,也是鼓励工厂多生产商品,刺激投资。在这时,他嗅到了股票的投资机遇。
(图说:爱建金融信托投资公司黄浦路证券营业部,杨怀定曾在这里从事过国债、股票交易。来源:上海爱建集团)
1992年,中国资本市场遭遇自开市以来的最大熊市。上证指数跌至400多点时,"杨百万"认为指数已见底马上进去抄底,后股指又跌至300点左右,他被套牢了。
两年后,"杨百万"从报纸上敏锐觉察到政府即将出台救市政策,立刻将股票资金账户中最后的2万元投入股市。果不其然,第二天证监会就宣布了三大救市政策,此后股市一骑绝尘,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两周时间,他手中股票就翻了四倍。
(图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杨百万"每天把几十张证券和十几种股票变动的信息输入电脑,并绘制成图表,以此分析股市走向。来源:新华社)
"杨百万"自称是中国股市的实践者、参与者和享受者,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杨百万"的故事后来还被曾外国媒体报道。1998年,他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2007年底到2008年初,"杨百万"曾在郑州授课,据《郑州日报》当时报道,为了将自己多年的投资秘籍传给大家,他在河南公开招收20名学生。报道称,"杨百万"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乏有西安、南京、温州、郑州等城市的白领,也有来自广阔天地的农民兄弟。
"杨百万"的成功有时代的因素,最近十多年来,他更多的是作为中国股市发展中的一个符号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如今,人们更多的是将资金投入基金市场,交由专业人士来打理,像"杨百万"这样的人物已经很难再出现。
据中国证券报2018年11月报道,由于年事已高,"杨百万"已不再炒股,也很少外出参加公共商业活动。据上海电视台报道,"杨百万"晚年和儿子一起开了一家炒股工作室,开发炒股软件、传授炒股经验。谈及多年来的股票投资心得,他认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不能贪婪,要懂得见好就收。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陈浩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