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不动大山就搬房,中建助力云南3.9万贫困群众迁新居(6)

2021-06-13 12:00     观察者网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从大山中搬出来只是一个新起点,怎么让贫困群众“落地生根”、提高收入水平,对中建二局卯家湾项目党支部以及当地政府来说仍是一大考验。

“我小学没有毕业,不会啥技术,靠着给人做零工以及山上4亩土地产的土豆等农产品,勉强维持生计,经常到了年底还要借钱买粮食。”这是周应先搬迁前的生活,那时他 住在鲁甸县新街镇新街村,35岁的他上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下有两个孩子要培养。

随着卯家湾安置区项目的开工建设,周应先的生活也悄然开始改变。项目启动后,他加入建设队伍。刚开始, 由于没有技术和文化,他只能做一些杂工活,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

了解到周应先这样当地村民的状况,中建二局卯家湾项目党支部响应党中央“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号 召,在项目办起了“建筑帮扶夜校”。夜校由项目总工程师等人担任讲师,开设电工、木工、钢筋工等课程培训16期, 对当地的劳动力进行针对性培训。

在社区的介绍下,周应先成为了农民工帮扶夜校的第一批学员。他白天在工地上做混凝土浇筑,晚上在夜校学习,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实践,他很快就成为了工地上熟练的技术工人,工资也从最初的3000多元涨到了6000多元。

如今,经过系统培训的周应先已经成长为产业工人,凭借自己在农民工帮扶夜校学到过硬的技术,2020年他带领队友们先后在鲁甸县城周边接到了16栋房屋的砌砖工作,他一人的年收入达11万元。

视频截图

与此同时,卯家湾安置区还将产业建设与安置房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成,配套建设2200亩绿色食品加工园、3000亩现代物流园和1万亩蔬菜基地、1万亩苹果基地的“两园两基地”产业园,不适应厂房工作、想继续从事农业种植的群众可种地,确保户户有产业就业支撑。

鲁甸县政府工作人员向观察者网介绍,结合“两园两基地”建设规划,当地对来自深圳、湖南等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扶贫车间,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电子产品组装、箱包产业、藤编、缝纫等企业入驻,让不能外出的易迁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既解决了老人、小孩无人照顾的后顾之忧,又能让易迁劳动力有事做、有活干、有钱赚。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