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玮:从敌人到战友、姻亲,这是两位老战士的传奇(6)

2021-06-10 08:30  观察者网

“这个啊?那个打仗嘛和电视里面又不一样,爆破了到处都是尘土沙石,根本就看不清前后方,不知道哪里飞来的子弹打到的。”

在解放临汾的战斗中,一颗子弹击穿了裴荣高的左大腿,幸好避开要害得以幸免。

“那什么都看不到咋打啊?”

“就听军号的指示。它响起来了就听指示不要犹豫、冲锋杀敌,但凡迟疑或者后退反而容易死。”

1948年5月,临汾解放。时任华北军区第13纵队38旅2营6连排长的裴荣高,是千千万万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中的一个。他从阎王殿里走了出来,但足足有15000条年轻的生命,没有看到他们为之拼搏与牺牲的新中国,永远的留在了尧庙烈士陵园里。

同时,“老兵油子”的庞兴龙在临汾解放之时,被解放军1野俘虏。1948年5月,对于庞兴龙来说,是新生命的开始。

“5月获解放,我就带着几个人去向解放军投诚。当时一位连长问我‘你当兵是为了什么?’我搞不清问我这事干嘛,就随口回答‘为了干饭啊’,结果被那位连长一顿训斥,说我不知为何而战,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家人回忆,提起“干饭”这件事,庞兴龙忍俊不禁。

庞兴龙曾给家人提过,刚投诚时的他听说红军马上要攻打固若金汤的太原城,又打起了退堂鼓想当逃兵。被发现后,他原本认为大难临头命不久矣,但连长仅让他在解放军卫队加强学习,或在行军与操练时追加扛炮筒的“惩罚”。

1948年5月,庞兴龙加强学习的同时,在一野114团2营任炊事员。因表现优异,在9月提拔为1野546团2营的副班长。作为新兵蛋子的庞兴龙,此时还不认识6连的排长裴荣高,但在几个月后的太原战役中,两人将一同攻克阎锡山口中“可抵精兵十万”的山头碉堡。

太原战役

1948年10月,太原战役打响。“山西王”阎锡山38年的盘踞与经营,修筑了大量外围据点、纵深阵地和城防工事,各式堡垒与壕沟、暗道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仅主要防区就有大碉堡5000多个,星罗密布。

城东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大碉堡群,城东北卧虎山,城东南双塔寺等要点,成为太原的主要屏障,是阎锡山的得意手笔。固若金汤的太原,因此也被称为碉堡城。

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的城市攻坚战。阎锡山采用了死守碉堡的方式,整个战斗过程很快演变成惨烈的碉堡争夺战。在解放军攻下碉堡后,国军会不断进行整营整团的反冲锋,几乎每座碉堡都经历了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胶着战。

最后,很多碉堡成为废墟,已经无法构建工事,交战双方甚至只能用战场上的尸堆掩护。

我从两人的档案中获悉,加入解放军之后,庞兴龙宛如新生、英勇作战,参与北荣村战斗、赵家山战斗,因表现突出成为1野546团2营班长。裴荣高则参与了小店镇战斗、南黑窑战斗。

10月底,太原战役中极为惨烈的山头要塞争夺战打响。庞兴龙与裴荣高参与了多次强攻与智取,与敌人反复争夺。在长达21天的生死较量中,将士们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其中第一一三团二营、三营仅剩四十余人,第一一四团一营、二营仅剩下七人,连队干部全部牺牲。裴荣高所在的6连伤亡惨重,大量减员,攻克山头碉堡之后,他变成了7连的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