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高考钉子户”:54岁考生的第25次高考,最好成绩曾过二本线(2)

2021-06-09 04:32  生活报

尽管家庭物质条件算不上充裕,但梁实的母亲还是会订《红领巾》等少儿刊物,幼时的梁实看了爱迪生、牛顿的故事,觉得他们都是有知识的人,很羡慕。

他记得,哥哥当时是全校第一名,但哥哥小学毕业便因为家里成分不好失学了。母亲只要一提起这事,就要掉眼泪。后来哥哥参军、转业,只有小学文凭,再也没有重返校园。

上高中后,梁实非常不爱写作业。物理老师第一次检查作业,全班就他一个人没有做,老师让没做作业的同学站起来,他不站,一个一个点名核查后,被罚站了一节课。

1983年,梁实在文宫中学报名参加高考,结果预考都没有通过。不甘心的他跑到简阳重新读高一,读了一年后参加高考,还是没有考上。

1985年,梁实又到内江等地复习,当年也报名参加了高考。遗憾的是仍没有考上。连续三次没考上,梁实有点失落,他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不踏实,复习期间还想着玩耍,知识没有吃透。总结了失败原因后,梁实打算重新再来。

他懊恼自己的贪玩,但家里条件已经供不起他继续念书了。他看到一位同窗好友因为家里穷,只复读了一年便去打工,心里觉得过意不去,也听从家人安排开始讨生活。

最终,这个被公认为知识分子家庭的5个孩子,没有一个上过大学。

1986年,在父母的劝说下,梁实来到乐山轧辊厂技校读书。当他发现毕业后是当技术工时,就离开了学校,继续走上了高考之路。父母不解,这在当时算是“铁饭碗”,怎么就这么轻易放弃?但梁实生性倔强,他始终认为读这样的学校不是他的目标,父母拗不过,只能由着他。

高考失利的梁实辗转在内江、乐山和成都打零工。他修过机械,砍过木材,还买卖过电视机,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一边打工一边复习。他每年1月准时到当地招办报名参加考试,可遗憾的是连考了5年还是没有考上。

1991年,梁实通过考试成为内江一家木材公司的正式工。这年底,24岁的梁实结婚了。家人以为他有工作了,又结婚了,心思不会放在高考上,会安下心工作。可没想到梁实还是放不下他的大学梦。已经工作了的他还要报名参加高考。当时工作后的社会人员参加高考要单位出具相关证明。一开始木材公司不同意,梁实就找到主管木材公司的林业局磨了好几天,林业局领导被梁实的执着打动了,破例开了证明。结果那年梁实还是没有考上,差10多分才上线。

1992年,因为年龄限制和结婚,梁实不能参加高考。不能参加普通高考,梁实就参加成人高考。这次梁实很顺利地通过考试,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亲戚朋友们为梁实终于圆大学梦高兴时,梁实却高兴不起来。他没有去读书,他说这不是他理想中的大学。梁实对大学的定义不同于其他人,他认为通过普通高考考上的重点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成人高考考上的大学都不算。

1993年,梁实所在的木材公司倒闭。才工作两年,他就成了一名下岗工人。生性开朗的梁实并没有消沉,也没时间悲观,那时他已经有了儿子,才一岁多。“我总要给1岁的娃娃找口饭吃啊。”为了生计,梁实先在内江做服装生意,后来在华阳胶厂搞推销。上世纪90年代中期,看到建材市场前景较好,梁实借了几万元做起了建材生意。

梁实在茶楼里复习的书桌

比起高考之路来说,梁实做生意就顺利多了。仅仅用了一年,梁实就赚了上百万元。1998年,他还在双流县白家镇建起了建材厂,妻子刘群在富森美家居开门市,生意越做越红火。

做生意的闲暇,梁实喜欢和朋友们喝茶、摆龙门阵(聊天)、打牌。然而,这样的悠闲生活在2001年戛然而止。2001年,教育部发文,进一步放宽高校招生报名条件,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

这让梁实平静的心又激起了涟漪,“现在事业走上轨道了,可以花时间做点喜欢做的事情了。”他重新点燃了想考大学的念头。为了不想让妻子担心,他说自己看书绝不会耽搁做生意,只在工作之余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