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上,“大卫投石索”颇有特色,将“怪蛇5”空空导弹的红外成像与“德比”空空导弹的主动雷达整合为一体,采用双模制导,比“爱国者”的TVM或者“标准6”的主动雷达制导更为先进。双模制导是发展方向,以色列领先了。
导弹气动控制为鸭翼加尾翼前翼,尾翼后翼是固定的。没有用直接侧力控制似乎比较保守,但技术成熟、风险低。助推器在起飞后抛弃,弹体和双推力主发动机以“德比”为基础,第一阶段推力在抛弃助推器后继续加速到最大速度,然后靠惯性接近目标,在进入最终拦截弹道时启动第二阶段推力,为终端拦截机动增加能量。
这是比“爱国者”或者一般防空导弹在最大速度后单纯依靠惯性更加优秀的设计,但尺寸更小、重量更轻,成本低得多,拉斐尔声称只有PAC3的20%。
在高层拦截方面,以色列实事求是,将“箭II”和“箭III”分别为高空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优化,前者采用常规的弹翼气动控制,后者采用更加适合大气层外的尾裙控制,避免了“萨德”用尾裙和直接侧力在两者之间兼顾带来的技术困难,更早形成战斗力。
在军售和军工之外,美国还对以色列有更多不大为人所知的军援。
在80年代初,以色列邀请美国在以色列屯储军事物资,以便美军赴以色列作战时就地取用。美军从未赴以色列作战,但美军从1984年开始在以色列屯储装备和物资,但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弹药和物资,而且以色列不能动用。1989年,美国向沙特阿拉伯出售M1A1坦克,作为补偿,老布什改变政策,容许以色列在紧急情况下动用美军屯储的物资,用完需要偿付或者归还,平时依然由美军负担,由美国欧洲司令部负责管理。现在屯储的物资包括导弹、装甲车辆、炮弹等,以军可随时动用,不需要美国国会批准,也没有交货和运输的等待时间。
已知以色列至少有两次动用这个特权:
1. 2006年与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作战时,以色列要求美国加快交付制导炸弹,小布什直接就叫以色列自己到美军屯储里去提货了
2. 2014年7月,以军与加沙的哈马斯作战期间,美国也特许以色列动用特权,提取120毫米坦克炮弹和40毫米照明弹,以后用美国军援补货
从2014年起,以色列要求美国增加在以色列的屯储,以便以色列在紧急情况下的使用。现在法定规定的屯储上限价值为34亿美元。这是逐渐增加的。1990年为1.65亿美元,但包括在韩国、泰国、北约、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其中以色列部份约1亿美元;1991年增加“至少3亿美元”;1993-95年、2007-08年、2011-12年、2014-20年期间每年各增加“不少于2亿美元”。
弹药和物资储备是不小的开支,不仅购置和管理需要开支,过期更换也是开支。美国这也是为以色列减负的。这好比食客嫌美团外卖不够给力,要海底捞直接入驻厨房待命了,还要自带干粮。这服务没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