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人因为身体不适,不再适合入住养老院,想要退卡,金柏年公司却推三阻四,让老人好一番苦等。好不容易做了核算,还不明不白地扣留了一大半的钱,急得老人当晚突发急性心衰竭,CCU(针对重症的冠心病患者而设立的监护室)抢救了一夜,才脱离危险。如今既不愿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连承诺的4.7万元也迟迟不退,养老机构是觉得老人势单力薄好欺负,多赖一天是一天,还是资金有困难,区区几万元都拿不出来?
对于续费问题,金柏年公司称是老人自愿,“没人从老人口袋里把掏出来”。至于“10万余元只能退4.7万元”,称这是公司运营模式,即便知道也不会对外告知。但恰恰是老人糊里糊涂“自愿”和公司讳莫若深的运营秘密让人担心。虽然养老院收取备用金、会员费是业内的常规操作,是防患风险、弥补运营资金不足的合理之举,但收取的数额过高,容易存在资金风险。这方面各地已经有了很多惨痛的教训。
早在2018年,就有媒体报道,民办养老院用押金投资赚钱成行业潜规则。很多养老院打着“养老服务”的幌子,向老人收取高额押金或会员费,或者以高额回报诱饵,吸纳老人存款,从中赚取利润。老人由于与社会脱节、认知衰减、风险辨别能力差,容易被套路。他们不知道这些集聚的资金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也不知道企业并不具备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实力,在花言巧语的哄骗下,将毕生积蓄投入,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地安度晚年。
等到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养老院关门,老人才发觉上当,但为时太晚。因为走投无路,老无所依,很多老人自行了断,去年益阳养老院爆雷、老人饮恨自杀的案件,画面之惨痛至今仍让人触目惊心,难以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