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陆逊最初在夷陵与刘备对峙,之后退守猇亭。刘备多次挑衅陆逊军队,但是陆逊却不予理睬,反而是一直坚守。最后因为天气炎热,刘备让自己的部队驻扎在山林地区。
在这里有个大问题,那就是刘备到底有没有连营?连营的说法出自《文帝纪》:"初,帝(曹丕)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这句话的意思是曹丕听说刘备连营七百里,然后对抗孙权。首先这是曹丕听说,其次《刘备传》、《陆逊传》都没有记载连营的事情,《陆逊传》记载为: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立数十屯。这里记载的是刘备部队合围至夷陵,而不是连营。后世纷纷质疑刘备为什么那么傻,为什么把连营七百里?事实上刘备根本就没有连营七百里。
刘备的水军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吴班为首驻扎在夷陵地区,这是为了保护刘备的粮道;另一部分就是以黄权为首驻扎在江北地区,这是为了吸引陆逊并且防范曹魏。而刘备主力的目标并不是陆逊,而是孙桓。史书记载孙桓被刘备包围,向陆逊请求支援(《陆逊传》:孙桓别讨备前锋於夷道,为备所围)。如图所示,孙桓驻守地方为夷道,刘备为什么包围夷道?很明显,这是要打通夷道,然后直奔陆逊后方,与黄权部队一起围剿陆逊。后世质疑刘备为什么不用水军直捣建业?很明显,刘备有自己的规划,他想要一举歼灭陆逊部队,然后再直捣建业。如果黄权水军直捣建业,那么危险太高,与东吴比水军这无异于班门弄斧。
刘备是2月包围夷道的,但是一直到6月时期陆逊才开始反攻,为什么要选择6月反攻?很简单,因为南方梅雨季节过后才开始进入炎夏。如果在梅雨季节反攻,那么火攻很有可能不成,因为会下雨,所以避过雨季发动火攻很有必要。之后陆逊攻破刘备的水军防线,然后火攻刘备军队的营地,而刘备开始大逃亡。最后在赵云等人的援救下刘备退至白帝城,夷陵之战以刘备失败而告终。
战争影响
赤壁之战过后刘备迅速发展,而孙权也在加强巩固统治,北方的曹操一时间无力南下,这是为三分局面奠定了基础。但是夷陵之战结束过后,蜀汉实力大损,只能龟缩于益州。但是因为益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所以蜀汉自保仍旧没问题。曹丕时期大军驻扎在东吴方向,显然是垂涎东吴的地盘,东吴并没有蜀汉的地理条件,所以北方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因此夷陵之战过后,孙权立马张罗着修复孙刘联盟的关系。蜀汉无力扩张,孙权想要自保,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较为坚固的联盟,这个联盟要比赤壁之战时的联盟要稳固的多,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确立,从而导致三国陷入长期的对峙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