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野象或很难再返回西双版纳 反对收进动物园(3)

2021-06-05 16:14  上游新闻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首席科学家孙全辉。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一路向北或与食物有关

从西双版纳出发,"出逃"的14个月里,这批野生象群先后造访了云南墨江县、元江县、石屏县、峨山县等多个地方,一路北上。孙全辉分析象群移动的路线时发现,它们并没有朝着某一植被或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走,甚至还有一些折返,"我觉得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规律在里面的。"

持续北上的野象群目的地究竟在何方?部分网友调侃,可能是想回远在北方的老家看看。孙全辉博士分析,如果从历史来看,亚洲象的分布范围的确是比现在广阔得多,甚至到达了黄河流域,包括河南地区也证实有过亚洲象的存在,但是并不能得出"它一定是要回到历史上的分布区"这一结论。

"野生亚洲象在大自然里的活动,实际上与食物资源是密切相关的。"孙全辉结合大象的行为模式分析认为,野生象群在一定区域内游荡,更多是为了寻找食物、水源以及自身需要定期补充矿物质。

野生象群从自然保护区走出,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等科研工作有何意义?孙全辉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在亚洲象典型的栖息地热带雨林里,如果想追踪、研究大象的迁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热带雨林的郁密度很高,如果不借助一些特殊设施,可能很难看到或是了解到大象在野外的出没情况。这一次亚洲象走出了栖息地,进入到人类的活动领域,"实际上是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来观测到它们,的确是提供了一个便利"。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首席科学家解读:野象北迁是生存进化行为,或很难再返西双版纳

▲6月3日下午,无人机抓拍下的象群在昆明市晋宁区活动。图片来源/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反对将野象收进动物园

孙全辉同时提醒说,要对观测结果保持一定的质疑态度,因为野生象群进入村庄、城镇等人类较多的地方活动,很多时候是受到人类的围堵与食物吸引而移动到某地,不同于它们在野外自然栖息地的活动情况。此次野生象群出走,是不是能够反映出野生象群的自然行为特征,"这个是未必的"。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云南各地在此次大象北迁的过程中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农民农作物等直接损失已经超过千万元。孙全辉认为这既是对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重大挑战,更是一种野生动物保护的机遇,"野象群走出雨林,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亚洲象目前生存的状况以及保护亚洲象所面临的一些挑战,这对促进亚洲象未来的保护来说,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机会"。

对于一些要求将此次北迁的亚洲象捕捉收容进野生动物园的声音,孙全辉明确反对,"野象作为野生动物,只有在自然生态系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我觉得这应该不是解决方案中需要考虑的,因为对于亚洲象这些野生动物来说,大自然才是它们的家。如果把它们关到动物园,实际上对它们是一种伤害,也失去了它们作为野生动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孙全辉建议,相关部门应当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去规划大象的生存空间,"从历史尺度来看,实际上大象的分布范围是在缩小,栖息地在严重地破碎化,所以怎么样调整现有的保护政策,从一个更大的尺度上去规划大象的栖息地,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