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在哪里?现被专家正式确认,发现大量宝物(2)

2024-07-08 17:22  360kuai

2015年,国家对此地进行正式考古研究,接着进行发掘,根据后续的考古发掘,出水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分封嫔妃的金册、银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和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大多制作精美,除了有张献忠自己铸造的,还有掠夺来的官银,这是国内第一次考古发掘直接与民间传说相印证的最高级别沉宝遗址发掘。

专家们经过一番商讨之后,决定在十二月岷江水位下降以后,启动排水工作,将水抽干净后才进行古物的发掘,若不将水排空,想要挖掘宝物那就是难上加难,早在清朝时期就有人在打捞沉银,根据史料记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玉器等物。"其他多次的打捞都因为江水湍急无功而返,幸好年代不是太久远,否则我们就无法发现珍贵的古物了。

比如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那是国家的一级文物,是张献忠沉银遗址最重要的发现,这件文物曾被盗宝者以八百万元的价格出卖,据说金印在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分成了两半,上部分为虎钮,下部分为印章,刻着"永昌大元帅印",是张献忠自封为"永昌大元帅"时所铸造的。还有一件最为珍贵的物品是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上面刻着29个字,原是张献忠上次给将士的,类似于军功勋章。

还有长沙府天启元年伍拾两金锭,如拳头一般大小,同样是国家一级文物,是明代金锭中最大的,存世数量稀少,上面刻着"长沙府天启元年分岁供王府足金五十两正,吏杨旭,匠赵。"仍然是张献忠抢来的,就算是外部氧化的银锭纯度也达到了95%以上,这样的宝物只是当初张献忠沉船宝物中的沧海一粟,上千吨的官银可以折合成数十亿的人民币,放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一批令人眼红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