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拥有“中兴”、“定鼎”两项头衔的帝王,光武帝刘秀当为第一人

2021-05-21 23:00     360kuai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虽比不上秦皇、汉武那么显赫耀眼,但也绝非等闲之辈。在他头上,至少可以戴两顶桂冠:一顶叫做"中兴之君",另一顶叫做"定鼎帝王"。而像这样同时拥有"中兴"、"定鼎"两项头衔的帝王,光武帝刘秀当为第一人,也是惟一的一人。

"中兴"意谓由衰落而重新兴盛,多用以指国家。《诗·大雅·丞民·序》:"《丞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孔颍达《疏》引《正义》曰:"《丞民》诗者,尹吉甫所作,以美宣王也。以宣王能亲任贤德,用能使人。贤能在官,职事修理,周室既衰,中道复兴,故美之也。"据此可知,"中兴"即"中道复兴"的意思,这里是用来赞美周宣王的。

周宣王姬静是西周的第十一代国君,其父厉王姬胡是一位贪婪暴戾的君主,他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不让平民采樵渔猎;同时还兴师动众,征伐淮夷和荆楚,给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他的暴政,激起广大国人的愤慨,"国人谤王"。他又靠巫术"监谤",用高压手段制止民众的议论,使人敢怒而不敢言,"道路以目"。殊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暴动"。厉王本人被迫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太子静躲于召公家,由召公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交给愤怒的国人杀死,才算保住性命。当时宗周一片混乱,遂由召公、周公临时主政收拾残局,号称"共和行政"(另说由国人共推诸侯共伯和执政)。共和十四年(前828)厉王死于彘,太子即位,是为宣王。尽管这时周的统治力量已经大大削弱,但宣王在北伐和南征中均取得了一些胜利,于是被后来史家誉为"宣王中兴"。宣王在位近50年,此间社会较之厉王时期要好得多。一个朝代能有将近半个世纪的相对平稳,称之为"中兴",也不全然都是溢美之词。当然,实际上西周并没有由此真正转衰为兴,而在宣王之子幽王时期便彻底灭亡了。

历史上继周宣王以后的中兴之君,是西汉的昭、宣二帝。原来西汉帝国在武帝时虽达鼎盛,但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外事四夷,内侈宫室,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得天下虚耗,百姓流离,出现了空前的危机。武帝晚年,也的确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开始禁苛暴,止擅赋,与民休息,养民富民,可惜时间太短,未能真正见效。继立的昭帝刘弗陵,为武帝少子,在大臣霍光等的辅佐下,继续执行武帝晚年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取得"百姓充实"的积极成效。其后的宣帝刘询,自幼生长民间,"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他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评理刑狱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使社会继续平稳前进。经过昭、宣两代的努力,一度风雨飘摇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史称"昭宣中兴"。从时间上来看,西汉昭、宣二帝在位近40年,短于周宣王10年左右,但其后西汉又经过元、成、哀、平四代50余年方亡,又比周宣王只传一代11年就亡国,长了许多。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西汉的这次中兴,似乎要比西周的宣王中兴更名副其实一点。

阅读下一篇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为什么相比海瑞,领导更喜欢郭嘉?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但是,曹魏、孙吴、刘蜀之所以能在东汉末年脱颖而出,离不开效忠于他们国的谋士。吴有周公瑾,蜀有诸葛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