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尽前沿法案》背后的无力(3)

2021-05-22 04:09     网易

这一点,美国科学界也有共识。美国科学促进会就曾表态,美国的国际伙伴和合作关系是美国长期以来领先世界的一个宝贵资源。

在基础科学领域,美国科学界与中国科学界合作密切。近年来,美国国际合作论文比例从25%左右上升到近40%,而最大的合作方,正是中国。

▲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合作论文数量(2014年-2018年)均呈现上升趋势

可以说,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把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纳入到美国的科研体系中来,是美国最近几十年保持全球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当下的美国,想尽一切办法围堵中国和其他国家,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扼杀了美国自己的创新力。

一方面遏制他人,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强化”自身。

法案明确提出要投资约1000亿——这是美国历史上对科技领域的最大一笔投资。

这个数,乍看起来不小。相比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约85亿美元的预算而言,确实是巨幅提升。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刘英告诉谭主:

研发投入的比较不应该只看规模,更应该看投入与当年GDP的比例。

此前,美国最大的科研项目是“阿波罗计划”。它的总投资金额约占到计划启动当年美国GDP的5%。而1000亿,约占美国2020年的GDP总量的0.5%。

再仔细算算,这笔钱还要在5年内被分摊到10个前沿科技领域,每个领域实际拿到的数额,可能很小。

“雷声大雨点小”也就罢了,如果是及时雨倒也还好,但5G和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行业的发展症结真的只是基础研究的投入不够么?

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计算机研究的陈晓奇博士以亲身感受向谭主形容道:

目前这个法案只是给科研铺了一层泡沫,用粗糙的计划包装了一个不具体的方案。

陈晓奇博士说的“粗糙的计划”是指在此次立法中,只是在白宫额外增设了一个副主任的职位处理资金分配的问题,至于资金分配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后,是否能提高相关行业的竞争力,这个问题依然存疑。

正如美国参议院商务、科学和交通委员会主席玛丽亚·坎特威尔在四月首场针对该法案的评估听证会上说的那样,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即委员会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障投资的有效进行。

坎特威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芯荒”也许就是很好的例证。

2019年,全球研发支出排名前十的半导体公司当中,美国占了一半,研发投入最多的三家公司,都来自美国。美国芯片,不缺钱,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芯荒潮,美国车企却首当其冲。

直到现在,芯片短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福特汽车警告称,芯片短缺可能会使其第二季度的产量减少一半,并在2021年损失约25亿美元和约110万辆的产量,而通用汽车也延长了几家北美工厂的停产时间。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