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5)

2022-11-12 17:19  360kuai

用舆论洗白

为了新王朝的建立以及新王朝的形象,必须洗刷这浓重的不道德的色彩。依靠什么洗刷?依靠舆论。什么舆论?各方面的舆论,包括功业、符瑞、谦逊。功业是实力,符瑞是天意,谦逊是品德。司马昭的功业,是他亲自扶立了新的皇帝、15岁的曹奂,是他263年灭了蜀汉,迈出了走向统一的实质一步;司马昭的符瑞,也就是各种各样吉祥的征兆,比如出现了象征太平的甘露,出现了图像有马、文字有''大讨曹''的石瑞,这明确显示了司马代曹乃是天意;至于司马昭的谦逊,更是容易表演,他不止一次地辞让当太傅、辞让做晋公、辞让加九锡,虽然最后都实在辞让不了,但这毕竟显示了他谦逊的''美德''。

通过政治强权与国家机器,大力表彰、广泛弘扬司马昭的功业、符瑞与谦逊,但仅有这些比较虚化的舆论还是不够的,还要追寻上古时代尧舜禹禅让的美好记忆,效仿王莽、曹丕谋人之国的既成模式,走完实实在在的程序,如此才显得正儿八经、规规矩矩。那都有些什么主要程序呢?

封国、九锡、揖让、禅让。封国,如司马昭先后被封为新城乡侯、高都侯、高都公、晋公、晋王;九锡,是皇帝赐给大臣的九种器物,即车马、衣服、乐器、朱户(朱红色的大门)、纳陛(殿前屋檐下专门凿出来的台阶)、虎贲、斧钺、弓矢、柜鬯(以一种黑米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用来祭神),这代表着一种最高礼遇;揖让,就是反复推辞,无论封国还是九锡,以及最后的接受禅让,都不可愉快地马上接受,而是要痛苦地反复推辞,一方面皇帝要给,另一方面权臣要让,必须把戏做足。比如司马昭接受九锡前,竟然揖让了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