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甲午战争前,晚清军工业究竟有多强大?(6)

2021-04-26 08:30     360kuai

明明有遍布全国的30家军工企业(甲午战争前),晚清军工的枪支弹药产量竟然跟不上?看看枪械生产就知道:甲午战争前,晚清这些兵工厂里,有批量枪械生产能力的厂家,只有江南制造局等六家。其中产量最大的江南制造局,年产枪支也只有1500支。甲午战争前,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等六家军工企业,累计生产的枪支,也不过八万支左右。

至于枪弹的生产,连北洋大臣李鸿展本人,都是心知肚明,1878年他在奏折里就叫苦:仅后膛枪弹的生产,就是"遇有战事,十年之蓄,不够数月之需"。平时看着生产红红火火,一打仗就不够用。

比起不够用的枪械来,技术领先日本数年的晚清火炮呢?甲午战争爆发前,晚清能够生产火炮的企业有11家,累计向前线提供了大小火炮2000门。而且请注意,无论枪械和火炮,都不止是供应淮军等部队,而基本是全国军队统一分配。参考一下晚清的军队人数,这看上去不错的产量,其实很不够分。于是,放在甲午战场上,清军枪炮补充不足,弹药短缺,都成了常见的景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只要看看晚清军工厂的分布就知道,洋务运动起,清王朝对于兵工厂,坚持"疆臣自办",所以30家兵工厂的分布很不合理,好些甚至是拍脑袋就办起,极少考虑到生产的整体布局。而且除了几家大型兵工厂外,大多数的兵工厂,产业并不完整。于是有限的军工资源,就被稀释到各家兵工厂里,一直到甲午战争爆发时,纵是技术取得突破,但是生产,却并未形成合力。产业规划的短视,终令清军在战场上,继续尝到苦果。

但那一代中国军工人的心血,依然值得后人钦佩,至今留在照片里的,琳琅满目的晚清军工产品,足以证明中国人的智慧与能力。近代中华的自强,确有他们的心血在其中。

(不参与时政讨论,只陈述历史。图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