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晚年在京师被人人唾骂,到底得罪了谁?(3)

2021-10-11 08:19  360kuai

另一个"大名大位"者是赛尚阿。咸丰二年初,赛尚阿等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过程中调度不力,日久无功而"交部议处"。朝中众人多力图为之宽减,只有曾国藩"以军务关系重大,议处罪名宜从重者,不当比照成例"。

但会议还是决定从宽处罚。曾国藩不服,"会议罢后,公专摺奏请从严议处。"赛尚阿因此终被革职。

本来,曾国藩在京官中人缘颇好。然而,这两次挑战"大名大位"者,却令他人际关系网出现巨大破洞。因为琦善门生故旧遍天下,与穆彰阿关系也颇深。曾国藩打破了"官官相护"的潜规则,成为官场上的异类。案子审完之后,许多人与曾国藩拉开距离,甚至不再往来。他在官场上的处境愈益孤立。"诸公贵人见之或引避,至不与同席。"在背后当然更是遭到无数诋毁之词。弹劾赛尚阿又得罪了一大批人。因此曾国藩在咸丰二年几乎成了京师人人唾骂的人物。

在北京在最后一段日子,曾国藩动辄得咎,精神十分痛苦,愈来愈想念家乡了。国事颓唐,他百计奋斗,却丝毫无补。

咸丰二年六月,曾国藩终于得到了江西乡试正考官的外差,他兴冲冲逃离这个让他失望而厌恶的京城,准备从此引退归山。不料刚走到安徽太和县,接到了母亲去世的讣闻,当即换装回乡奔丧,至此正式结束了他十四年的京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