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遂行攻势反潜任务,这是冷战中后期美国海军为了对付苏军建设堡垒海区并在堡垒海区内部署677A/667Б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而重点发展的战术,其主要的作战想定为部分大陆型国家由于缺乏宽广的、可以供核潜艇自由进出的海区,其弹道导弹核潜艇与攻击型核潜艇的活动范围相对受限、只能部署在比较狭窄的半封闭甚至堡垒海区内。因此,美军可以利用其攻击型核潜艇的外线机动优势,将攻击型核潜艇直接前出到假想敌部署的堡垒海区内,搜杀位于堡垒海区的敌方弹道导弹核潜艇与攻击型核潜艇,如果这种战术继续发展,则是可以潜伏在假想敌的出海通道上实施航路截击。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的巅峰之作"海狼"级,就是攻势反潜战发展到极限状态下的产物。
三是大洋反潜、制海作战,这是贯穿于美军航母战斗群/航母打击大队战术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军航空母舰大舰队的重要水下屏障。其主要的作战想定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在CSG/ESG(航母打击大队/两栖远征大队)的编队前方约100到200公里处部署攻击型核潜艇,为己方水面编队争取10个小时左右的搜潜攻潜、威胁侦察时间,其二是在CSG/ESG(航母打击大队/两栖远征大队)编队出动并进入预定战区之前即提前部署攻击型核潜艇,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实施海区侦察或搜潜攻潜行动。但不管哪种行动方式,攻击型核潜艇在这一任务中的要求均为预先扫清己方CSG/ESG(航母打击大队/两栖远征大队)行动区域内的水下、水面威胁,为己方水面战部队在预设海区展开兵力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