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晋阳古城被毁到重生(2)

2024-01-11 09:02     360kuai

一、是北宋王朝的"强干弱枝"基本国策的本质体现。晋阳古城经过唐朝的扩建,五代时期进一步加固,城墙坚固,使得北宋屡攻不破,这是北宋政权不能接受的事实,同时也是不能容忍的,地方上有如此强撼的城池存在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因为在北宋朝廷收复南方割据政权时都是一帆风顺,唯独在平定北汉的晋阳古城时举步维艰,久攻不破!而且是损兵折将损失惨重!赵光义更是火冒三丈!赶紧招集大宋精锐兵力,且在南方分裂势力已经基本平定的前提下亲率大军兵临晋阳古城。在江南已平,大局已定,这时的北汉已经成为孤城一座,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刘继业(也就是北宋著名的杨业)被迫纳降,实际上为了城里的老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晋阳古城以其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唐末五代时期屡屡反抗朝廷中枢,对此了如指掌的北宋政权非常忌惮历史重演,"晋阳前临台骀泽,后依悬瓮山,坚不可摧,历来都是龙潜之地!"宋太宗遂令烧毁晋阳古城,以绝后患,还不放心又引晋水淹没了晋阳古城。

二、是封建迷信思想作祟

太祖赵匡胤因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任归德节度使而发迹建立宋朝,古代天文学有"分野之说",宋州为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商星之野"。而晋阳古代则属于"参星之野"。"天上商参不得相见,地下宋晋不得相依,家国盛者后服,衰者见叛不至引为方德。"这在残唐五代初期定都开封的后梁朱氏集团在与盘距在晋阳古城的沙陀李氏分裂势力的殊死搏斗中失利,最终丢掉江山的战例中可见一斑!宋太宗对此深信不疑,故在收复北汉后,则下令烧毁晋阳古城,而且下旨将晋阳府降格为并州,这也许就是太原市称之为并州的源故吧!甚至到了宋仁宗嘉佑四年,当时的晋阳府尹韩琦上表奏请将晋阳列为节镇,以增强其对于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侵扰,但翰林学士胡祁仍以"参商仇雠之讳,今欲崇晋,非国之利也,自宋兴,并最后服,太宗削之,不使列入80年,宜入旧制的荒谬理由反驳了韩琦的请求见,晋阳古城周边的军事堡垒被彻底毁掉,不但没有给北宋王朝统治带来长治久安的大好局面,反而因对北方契丹族的辽国政权的战争规模日趋扩大和残酷,则显得颇为失策,由于燕云十六州掌握在辽国人手里,而现在又没有了晋阳古城这座坚强堡垒的军事战略护佑,辽国的骑兵频频出现在中原大地,有入进入无人之地,便可以对中原大地任意抢夺,使得北宋政权的防御体系显得脆弱不堪!在这种情况下重建晋阳城被宰相赵普提上议事日程。重建晋阳城虽是赵光义的无奈之举,但是对于北宋朝廷来说是当务之急!

三、是少数游牧民族对于中原地区汉民族的侵扰,目的只有一个,因为他们哪里不生产粮食,主要生存靠肉食,但时间长了光靠肉不行,但是他们哪里又不能耕种粮食,所以到中原就是为了抢夺粮食!

四、是光义下令烧毁了晋阳古城,现在又下令重修晋阳城,由御敌大将军潘仁美急赴晋阳,在晋阳古城西北二十里的唐明镇的基础上重建晋阳城,尤其是在赵光义亲自北伐幽州遭遇惨败之后,更是要求扩大重建晋阳城的规模且增加重建力度,当然为了斩断龙脉保佑大宋江山永固之需要,重建工程并没有在烧毁的原址上进行,而是选在了晋阳古城西北方向二十里的唐明古镇,此时所建的晋阳城与彼时的晋阳古城无论是建制还是规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晋阳古城的建设者为董安于,他设计的城墙厚度为一丈,高度为三丈,墙内由黏土夯实,土内加铜条和荆条,外以墙砖加石灰裱实,其用意则不言而喻!晋阳古城初建规模是周长四十里,四个城门,四个瓮城,每一个瓮城占地一亩。新的晋阳城重建以后便屯兵于此,在之后的对辽作战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比起昔日的晋阳古城一个是铜墙铁壁,一个是裂迹斑斑,根本没法比!当时的晋阳古城里的人心齐,可以说人心比城墙更坚固!新城的劣势凸显无疑,对于控制河东,保护中原的屏障作用是大打折扣,虽然在北宋末年抗金的斗争中晋阳城和晋阳人民奋勇抵抗,殊死搏斗,但是在冷兵器时代城池的坚固耐用的作用不容忽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