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 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
桓齮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拦腰截断,进到番吾(现河北省平山县南),因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李牧击破秦军的同时,南距韩、魏。(摘抄自百科)
在李牧破匈奴的战事中,匈奴的指挥者当然属于正常水准。李牧那几年所做的避战防守是正确的,自己没有什么损失,对方无可奈何。长期下来,匈奴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李牧胆怯,所以放松了警惕。后面的围歼战即使匈奴看破了,李牧一方也没多大损失。这是一种介于阳谋和阴谋之间的计谋。
扈辄损失了十万大军,应该是正常偏下的水准,也可能是菜鸟级别的。桓齮取得那么大战果,后面还想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套路李牧,说明他是一个高手,但是连续的胜利让他轻敌了,所以李牧看破了他的套路,根据他套路的漏洞果断进行打击,最终取得胜利。李牧在心态上比较稳定,善于观察分析形式,抓对方的破绽,同时不使自己露出破绽,这是超级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