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后《变形计》再上热搜,那个去世的 19 岁孩子让人泪目(3)

2021-04-08 09:42  ZAKER

这三个人,他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过上奢华的生活,但他们已经彻彻底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们不用像父辈们那样,靠体力生存,被迫谋生,而他们的后代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也必将看得更高更远。

回头看看,这些飞出山窝,改变自己穷苦命运的孩子,都选择了同一条路——读书。

他们无一不是靠着异于常人的毅力完成学业,才有能力走到更大的天地中去,见到父辈们从未见过的风景,带着他们以及自己的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

命运对出身贫苦的人很残酷,他们想破局,每一个人生的关键点都不能走错。因为他们的背后是万丈深渊,他们退无可退。

人生,不是说你吃了苦就能出头,你的出身、你所处的环境,就像是一个无比黑暗的洞,不断吞噬你,你需要不断爬,拼命爬,才能看到那一点点光亮。

对出身不好的人来说,读书,就是那一点光亮。

《中国门》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生要不停地打开一扇扇门。一扇门代表一个世界。

传统中国,科举考学像一道窄门。读书读得好的,就可以做官,有功名,得富贵。

现代社会,读书改变命运,仍然是很多孩子的唯一选择。

毛坦厂中学,在这个学校读书的孩子大多数家境不好。

比如这个来自滁州的独腿父亲,跨越 600 里把孩子送入毛坦厂中学,而他就在学校旁边给孩子做饭。

比如很多母亲,她们为了节省开支,在学校附近租很便宜的出租房给孩子做饭。

为了有钱供养孩子,在照顾完孩子之后,她们又在毛坦厂镇找了一份临时工,即使月薪一千也愿意干。

他们觉得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孩子用功读书,努力上进,什么都值了。

毛坦厂一个老师说的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同样是 18 岁的孩子,有人把孩子送到国外,有人送到毛坦厂,还有人送到东莞的制衣厂,廊坊的印刷作坊,真正的工厂。

在工厂,那里没有人整天看着你背书做题,也没有人说你学习不好、让你很没面子,或者没收你东西。

走入社会后,真的没人再逼你去学习,没人在乎你能不能上大学了,也没人在乎你有没有未来。

你不再被当作一个 18、19 的大孩子了,你只是一个合格或不合格的劳动力。人们关心的是,今天你干了多少活,跑了多少单,周末能不能加班。

有句话说得很好,在北京,你有无数条路线通往五道口,但在毛坦厂,只有一条狭长的小路走出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