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是一位仁义的君主吗?(3)

2022-12-25 16:19     360kuai

约定的时间到了,宋襄公前往盂地与各国诸侯聚会。因为鹿地之盟,宋襄公的言行得罪了齐国、楚国,宋襄公的哥哥目夷就劝宋襄公前往盂地时带上部队,小心行事。不料宋襄公认为,自己身为盟主,提出了不带军队的要求后自己要率先执行。于是不带一兵一卒,赶往盂地。

有了上次的教训,齐国这次没有参加盂地的会盟。只有楚国和陈、蔡、曹等国的国君来到了盂地。而且楚国国君是另有所图。就在宋襄公与楚成王争夺盟主的位置时,楚王命令将士冲出来抓住了宋襄公。楚成王将宋襄公囚禁起来,并尝试借机进攻宋国。之后在鲁国的周旋下,楚成王释放了宋襄公。

回国后的宋襄公依然没有放弃称霸的愿望。听说郑国有意支持楚国称霸后,宋襄公极为愤怒,于是带着卫国、许国等国去进攻郑国。郑国一面抵抗宋国,一面向楚国求援。接到郑国求援信的楚国于是发兵,直奔宋国。宋襄公怕宋国有失,连忙撤军,两国军队在泓水一带相遇,双方隔岸相对。之后就是宋襄公坐视楚军渡河,宋军错失良机,大败而回。

回顾宋襄公的一生,其中值得称道的事情不多。帮助他赢得仁义之名的事,一件是把储君的位置让给哥哥目夷,另一件就是在楚军渡河时禁止手下进攻。而面对小国时,几次发动战争,威胁曹、邾等国听命于自己。为了确立自己的威信,甚至拿鄫(zēng)国的国君作祭品,以此威胁那些不愿听命自己的国家。在位期间,为了争夺霸权,频繁向他国宣战。从这些行为看,宋襄公与其他诸侯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是位试图依靠武力争夺霸权的君主。而由此去看,推辞君位也罢,泓之战也罢,就很像是宋襄公为了博取名声而特意进行的表演。无怪乎苏轼、苏辙认为宋襄公不过是窃取名声、欺骗后世的人。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