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是一位仁义的君主吗?

2022-12-25 16:19     360kuai

谈起宋襄公,估计大家多少都有一些熟悉。他作为宋国这样一个小国的国君,却被司马迁等人推为"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与楚国的战争中不听手下的建议,任由楚军从容渡河排兵布阵,自己最后吃了败仗,但却因此被不少人认为是仁义之君,而受到后人的推崇。甚至有人认为,宋襄公这样以仁义道德约束自己的君主,只是因为生错了时代,生活在了春秋这样礼乐崩坏的年代,所以才失败,留下了污名。若换一个时代,宋襄公很有可能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后人赋予宋襄公的悲剧人设,确实打动了不少人。但此类观点翻来覆去都只是谈宋襄公战败成名的那场泓之战。至于这场战争之前的宋襄公有什么作为,少有人提及。甚至于泓之战爆发的原因都少有介绍。换言之,不少人对宋襄公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他在泓之战中,为了自己的名声禁止将士进攻正在渡河的楚军这一件事。如此在脱离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去评判宋襄公的为人,不免会出现误差。

宋襄公,春秋时期宋国的第二十任国君,子姓,宋氏,名兹甫,是宋桓公的嫡子。他有一个哥哥叫目夷。但因为目夷的母亲只是一般的侍妾,所以算是庶出。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宋国,只能由宋襄公继承君位。但在宋桓公病重的时候,宋襄公向宋桓公表示,目夷仁厚,且比自己年长,因此想把储君的位置让给目夷。目夷听说了,就赶快躲到了山里。于是宋桓公病逝后,还是由宋襄公继承君位。

宋襄公在位时,恰巧齐桓公过世。齐桓公晚年比较昏庸,重用的几个大臣都在拼命发展自家的势力。加上他没能很好地安排好几个儿子,虽然在世时确立了吕昭即后来的齐孝公为太子,但其他几个儿子的势力也很大。齐桓公自知吕昭的地位不稳定,就嘱托宋襄公帮忙照顾齐孝公。果然,齐桓公死后,齐国的几个大族扶持齐桓公的其他儿子,争夺齐国的国君之位。齐孝公无奈逃到宋国寻求帮助。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