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平衡的打破,其实只是一个缩影。姜维连年北伐,或有惨败,这使得季汉对效率的要求变本加厉,季汉经济被进一步掏空;而刘禅重用佞臣,政治混乱,也使得公平无法维持。诸葛亮时代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建立的平衡机制彻底崩盘。
而且我相信,诸葛亮时期全力打造的国营经济体系,即盐铁专卖与锦官企业,伴随着季汉乱政,在这时也一定出现了效率低下问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还是在诸葛亮时期,季汉的军工企业"作部"即出现过人浮于事和严重的质量问题。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发动第三次北伐,进攻曹魏武都,命部队拆除魏军的鹿角,结果"一日鹿角坏刀环千余枚"。所幸在此时,魏军撤退,"若未走,无所复用"。随后,诸葛亮"自令作部作刀斧数百枚,用之百余日,初无坏者",方知"彼主者无意,宜收治之"。靠着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对作部工作及时监督和调整,才在未来的战争中没有酿成"败人军事"的惨祸。(《太平御览》卷337、763引《作斧教》,见《诸葛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