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演技教科书?说多就不值钱了丨人物(2)

2021-03-15 17:03     新京报

关于陈独秀,历史上可参考的形象资料很少;在前两次扮演中,其戏份也大多融入历史长河的叙事之中,于和伟只需从史料记载、史学文献,挖掘陈独秀的精气神,以支撑起与他的亲密连结。但《觉醒年代》以《新青年》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新青年》创刊人之一的陈独秀是这幅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像与老朋友重新认识,于和伟的功课是再次从零开始的。

拍摄前,于和伟要求自己重新翻阅陈独秀的史料记载、陈独秀传记,还拜读了诸多民国书籍、中国共产党党史。那个年代很多人都喜欢写日记,于和伟也涉猎了诸多有意思的文献资料和民国日记。

于历史人物陈独秀,“特立独行、思想炽热”是于和伟的理解,“他风骨里有倔强的东西,热情、强烈,而且磊落。”而于戏剧角色陈独秀,于和伟则坦然接纳了他身上作为“人”的不完美。

例如“霸道”。历史记载中,陈独秀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探索,懂思考,但同样血气方刚。于和伟试图将这种斗士般的执拗,融化在《觉醒年代》每一个细节风骨中。如面对巴黎和会上列强的霸道,陈独秀不顾劝阻,执拗地连夜写出《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一腔热血号召人们奋起反抗;当胡适建议将北大由北京迁至上海,陈独秀听罢大怒,不顾师徒情面,把已经回家的胡适赶到北大红楼并狠狠数落了一番……

而陈独秀革命的热血,也造就了于和伟在《觉醒年代》中一场场或慷慨激昂,或振奋人心的表达。其中有一场戏,于和伟的台词有五页纸之多,“技术上没有难度,难度更多在心思和体能上。”流利的讲述,早已不是于和伟当下的表演追求。他和导演要求这场戏一条拍完,尽量保证人物情绪连贯且极致饱满。

于和伟:演技教科书?说多就不值钱了丨人物

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照

开拍前,他请求了10分钟休息,一个人在片场的某个角落安静地默词。“我在之前就做过功课,不需要(一字一句地)去背,那样就是背课文了。”在于和伟的表演惯性中,台词要完全浸透在理解中,并让其流动于人物的每一个跳动的神经末梢。他重新在脑海中勾勒出陈独秀彼时的形象、神情、语言节奏;而后再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精准定位其此刻应有的精神气质。“功课是做在戏外的,不是说我要演一部剧,把剧本看完就完了。它有大的历史背景,它有人物,你多了解一点儿,就会对表演有帮助,对塑造有帮助。”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