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不冤同为“窃国大盗”,为何曹操的名声远远比司马懿要好(2)

2021-09-21 08:59     360kuai

一言蔽之,曹操对大汉帝国是挽救危局,而司马懿对曹魏政权则是锦上添花。再造大汉王朝的曹操,自然不会被后世"喷"。

曹操与司马懿对汉朝和魏朝的态度也相当不同。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篡位,虽然他说过自己要学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而不篡位这句话被不少人解读为他在暗示曹丕,让曹丕学周武王夺取殷商的政权,但这显然是不太符合文化习惯的。在古代,尤其是受到儒家经典影响至深的汉朝,周文王百分之百是个正面形象,他因为自己的道德高标而被封为圣人。在以周文王举例之时,往往是将他和周武王灭商这件事割裂的。因此,曹操这句话放在当时的背景下,妥妥地是在告诉世人自己想像周文王那样恪守臣子的礼节。曹操也做到了。

司马懿则不同,他在掌握曹魏政权之后,就对曹芳下手,废掉了皇帝曹芳。这在当时看来,绝对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即便是专权,好歹能给你找出个周公的先例,但废掉皇帝这种事在儒家价值体系看来,是毫无疑问的犯罪。与曹操相比,司马懿才是真正欺负寡妇孤儿的那位。

司马氏还有 一个洗不掉的污点,那就是弑君。高贵乡公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权,亲自率军来攻打司马昭。结果在司马昭的授意下,他的手下干掉了曹髦。如果说司马懿废掉皇帝的行为,勉强能用伊尹的先例来掩饰(实际上曹叡根本没有赋予司马懿伊尹那样的权力)的话,司马昭这一行为可是赤裸裸地暴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无论他在曹髦的葬礼上哭得多么伤心,表现得多么自责,也藏不住了。而曹家人在取代汉朝之后,可没有对刘汉皇族下死手,反而是对他们非常客气。

在儒学氛围浓厚的汉晋之交,司马氏父子的一系列操作可谓是一次次地挑战了天下人的下限。如果他们父子还能有好的名声,那才叫奇怪。

当然,相比司马氏一族,曹家父子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文学功底深厚。曹操的诗写得非常不错,虽然曹丕的文学水平不及自己的父亲和弟弟(曹植),但他写诗的风格朴实无华,颇有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意思。古代人物品评的权力掌握在文人手里,他们自然会对曹操更加感到亲切,自然曹操的名声便好了起来。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