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同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决意亲率大军出兵攻打东吴。而在刘备决意东征后,蜀中曾有数人对刘备进行了劝阻。比如赵云就认为眼下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能攻破曹魏,孙权自然会服从,如今曹操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儿子曹丕继任,曹丕篡夺大汉江山,必定遭到天下反对,此时攻打曹魏,正是顺应人心的大好时机,而若此时伐吴,一旦开战,两军将难以决出胜负,因此,赵云觉得东征实非上策。除了赵云外,蜀中还有一位名为秦宓的臣子也站出来劝阻刘备,不过刘备在一怒之下,直接将秦宓收押。
在东吴方面,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修书一封,对刘备进行劝说,他将关羽和汉献帝做了对比,将荆州和天下做了对比。即便如此,这些劝说也没能将刘备打动,最终刘备率军亲征。看起来,刘备完全不听众人劝告而一意孤行,似乎他真是被愤怒冲昏了头,但实际真是如此吗?
若刘备真是因为愤怒而伐吴,他完全可以在樊城之战战败,关羽被杀后立即出兵攻打东吴,但实际上,他发动这场战事时,关羽已经去世一年半了。因此刘备称这是在给关羽报仇,显然是为了所谓的出师有名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云、秦宓和诸葛瑾都没有劝到关键点上,刘备自然不会听他们的劝,因为刘备出征不过是迫于无奈,而刘备之所以会感到无奈,是因为当时的蜀汉只是一个军事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