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萨尔浒大战明朝溃败真正原因是啥(3)

2022-12-10 07:39     360kuai

以上不论朝廷补大员还是辽东筹兵源之议,皆抓不到要领而不切实际。其所提出的问题,皆无法有效落实。最后能落实的则是决定起用四位总兵,及征兵于全国,统兵进剿,并付诸实践。但如何掌控及使用四总兵,使其有效发挥作用,乃至如何使所征之兵具有战斗力,以达征剿获胜之目标,并未在考虑之内,亦毫无预见,所以其问题极多,竟而产生新的难以解决的诸多矛盾,最后证明这一切不过是从皇帝到辅臣,乃至诸当事者的皆无负责意识与担当精神,而应付时局走走过场的致败之策。

当明廷仓促做出立即征剿,起用四总兵,并向全国征兵的决定后,反对者众,当权者却并未认真考虑而一概加以拒绝,一意孤行。当时兵科给事中赵兴邦就明确提出反对意见。这不啻敲起警钟,惜乎朝中决策者不悟。同时,江西道御史李徵仪亦反对轻言出剿而主张以守为主,他说:"以必剿之规模为守,则守自固;以固守之余力为剿,则剿自胜是也。"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主张,然而竟疏上"不报",不被理睬。而身处边远的江西道御史张铨更接连上疏朝廷,分析形势,陈明利弊,为辽事出谋划策。他在《论辽事疏》中积极进言,无奈他的这些很有预见性的正确议论和主张,并未引起执政者的注意,他们充耳不闻,拒绝采纳,于是匆忙做出决定,决不更改。然而事态的发展验证了张铨等人的预见完全正确。

任命杨镐为经略是万历朝庙算的最大败笔,杨镐本人无能无才,飞扬跋扈,武断专横,成为萨尔浒战役明军大败的罪魁祸首。当任命杨镐为经略的命令一下,朝野哗然。因"镐本庸才",万历二十五年(1597)赴援朝鲜,未见敌而崩溃,辅臣沈一贯掩其败状,却上奏称大捷,此事天下皆知。至此,其"益老且懦,识者知其必败"因而当时反对者甚多,其中,反对最为强烈的还是江西道御史张铨。他对朝廷仓促决定起用杨镐为经略,征调全国之兵前往辽东征讨一事,深感忧虑,而"策其必败"。旁观者清,从不计后果的草率决策中,明眼人早已看穿决策者即朝廷宰辅重臣竟是缺乏远虑,而受命担重任者所谓"军门"即经略杨镐之鲁莽行动,已足可洞察其本事所在,从中皆可预见其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事实证明这些皆不幸言中。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一王爷起兵造反,带3千精锐包围皇宫,皇帝说了3字,3千人全跑了

说到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昏君暴君,北齐皇帝高湛和高纬必定是其中之二。高湛与高纬乃是父子关系,而且“术业有专攻”,高湛主要在于一个“色”,而高纬则在于一个“暴”。 高湛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