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治者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汉文化水平,从努尔哈赤到光绪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清朝的官方语言也是汉语。清朝时期的科举制达到了完备的状态,儒家文化可以说没有遭遇任何破坏。就连最开始参与反清斗争的大儒黄宗羲、李颙、傅山最后也不得不最清朝的文治武功感到佩服。
逼宗羲不是让儿子参加康熙下令编写的《明史》吗?编《明史》这事给汉族知识界震动不小。康熙任命了大历史学家徐元文、万斯同、张玉书、王鸿绪等负责此事,要他们根据《明实录》如实编定,说"他书或以文章见长,独修史宜直书实事",他还多次要大家仔细研究明代晚期破败的教训,引以为戒。汉族知识化界要反清复明,而清廷君主竟然亲自领导着汉族的历史学家在冷静研究明代了,这种研究又高于反清复明者的思考水平,那么,对峙也就不能不渐渐化解了。《明史》后来成为整个二十四史中写得较好的一部,这是直到今天还要承认的事实。--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清朝的学术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大一统气势。首先出现了许多总结性很强的文化汇编典籍,如《四库全书》、《康熙字典》、《全唐诗》等。许多人总是夸夸奇谈地说清朝毁灭了大量的文献,然而历史上却基本没有说那一本书是在清朝消失了,倒是在秦汉之间消失的占据大多数。其次,清朝学者开始总结几千年的文化,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如明末清初三大儒已经反思君主专制的弊端,大量的学者从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空泛虚伪中走出,留心于"经世致用",使得:目录、训诂、考据、金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戴震、章学诚等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