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到底败了多少清廷珍宝(5)

2021-08-19 09:34     360kuai

溥仪对文物造成的巨大破坏,也深层次的社会因素。1912年2月9日,清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达成《清室优待条件》,宣布:"大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不废,共和国待君主之礼永远相待",清朝王室能"暂居宫禁",国家每年拔付400万元供清政府使用。

该协议不仅使前清成员获得了超国民待遇,还让紫禁城成为民国初年的国中之国。这么做是苟延残喘的清政府和实力不足的革命党相互妥协的产物,明显有悖于民国的共和国制,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暴露无遗。

1924年10月,西北军首领冯玉祥策动了"北京政变"。他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溥仪被逐出宫禁,成为"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权利"的公民。一年后,故宫博物院成立,宫禁的文件终于得到了妥善有效的保护。尽管亡羊补牢,故宫不复康乾时期的繁荣景象。

新中国建立后,故宫博物院在清理旧藏文物的基础上,积极对外征集。溥仪私带的《清明上河图》、乾隆田黄三联章、赵孟頫《水村图》等大批文物重回故宫,文物数量较旧藏文物增加了24万余件,占现有藏品的1/4。社会热心人士从海外回购文物,捐赠给故宫,使藏品更加丰富。有国才有家,文物也需要尊严,只有国家强盛,文物才有安全感。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

今日关注
更多